連日來,南方多地持續高溫,四川、重慶、陜西、湖北等地部分地區最高氣溫達到41℃,全國各地共有15個國家氣象站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7月極值。今年高溫天氣強度大、范圍廣、持續時間長,全國平均氣溫和平均高溫日數都創下了歷史紀錄。
受到高溫天氣影響,電瓶車自燃事故時有發生。近期,上海市靜安區警方就接到一起電瓶車自燃事故報警。
7月10日,一位市民發現自己電動車座椅下有煙霧冒出,連忙在路邊停下車,向路口執勤的交警求助。市民打開座位蓋時,車內火苗直接竄出,所幸交警及時用滅火器撲滅了火焰,快速消除了火情。
無獨有偶,近日浙江麗水消防部門也接到電動車自燃起火險情。
當時,一輛停放在街邊充電的電動車突發巨響,車身很快著火,發生爆燃。電動車猛烈燃燒時,還釋放出大量濃煙,火勢危及附近店鋪,市民和民警試圖用滅火器撲滅救火,反復多次仍未能撲滅。直至消防人員趕到現場,將未燃盡的鋰電池放進裝滿水的桶內隔絕空氣冷卻,才徹底消除火情。
據悉,此次事故發生原因,與車主私自拉線充電有關。消防人員特別提示,私拉電線、飛線充電,可能會導致電線短路,極易引發電動車火災,因此電動車最好不要在樓道或室內停放充電。
高溫天氣,更需要注意電動車充放電安全性。由于電動車主要采用鋰電池作為驅動能源,而鋰電池一般充電可控溫度區間在0℃到45℃之間,在所有的環境因素中,溫度對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性能影響最大。溫度太高,會破壞電池內的化學平衡,導致充放電副反應發生,最終可能引起電池爆燃。
電動車一旦著火,2分鐘內,溫度便可達到180-220℃,3分鐘,火溫高達上千度,電動車燃燒產生的毒氣30秒就可快速傳播,100秒之內,足以使人窒息而亡。
回顧這兩次電動車火災事故均發生在開闊室外,所幸處置及時得當,才沒有造成更大損失。
試想,如果電動車火災事故發生在封閉的電梯內,空間狹小,幾乎無處可逃,逃生概率極其微小,那后果將不堪設想,很容易造成重大損失。
可見,給電動車飛線充電、將電動車推進室內充電都是比較危險的行為。
從不少電動車火災事故案例來看,電動車上樓入戶是事故的導火索。為防范于未然,阻止電動車進梯入戶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全國多地已有不少小區安裝了梯眼電動車阻車系統,避免電動車進入電梯,阻止電動車上樓,從而杜絕電動車上樓充電火災安全隱患
梯眼電動車阻車系統適用于各類載人電梯,搭載電瓶車識別算法及防遮擋算法,通過視覺AI精準識別新舊國標各類型電瓶車,可同步聲光告警,自動抓拍圖像視頻,支持控制電梯門開關狀態,配套使用微信小程序管理,有效阻止電瓶車進梯上樓。
基于視覺AI技術,相機內置電瓶車識別算法,無論電瓶車以何種方式進梯,相機都能立即識別。識別到電瓶車后,相機主動發出聲光告警,并同步給電梯門開關系統發出信號,自主控制電梯門開關,阻止電梯關門,防止電瓶車乘梯。
電瓶車退出電梯后,相機自動解控,取消電梯門打開狀態,電梯恢復正常運行。
最后,梯眼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天氣炎熱,需要注意生活中電動車自燃隱患,如果遇到自燃情況一定要及時報警或求助民警,避免帶來更大損失。此外,除了環境因素外,電動車切不可私自加裝和改造電池電機等,以免發生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