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高樓越來越多,高層樓宇的電梯安全問題備受關注。近年來,各地電梯相關監管機構對電梯安全及電梯維保也越來越重視,如何提高維保效率和質量、延長電梯使用壽命、增加電梯使用安全性成為電梯管理重要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在諸多電梯事故分析中,電梯制造質量、安裝隱患以及維護保養各環節潛在隱患占比分別為16%、24%和60%。電梯素有“三分靠品質,七分靠維護"的說法,可見電梯維保工作好壞直接影響到電梯的運行狀況。
電梯維保工作做得好,電梯運行狀態相對更穩定,電梯運行安全系數也會增高,電梯使用壽命相應延長;反之,電梯維保工作沒有做好,會導致電梯運行的危險系數增高,使用壽命縮短,電梯故障增多,給乘梯者帶來潛在安全隱患,嚴重的甚至會造成事故,威脅乘客生命安全。
截止2021年,我國的電梯保有量、年增長量均為世界第一。作為全球電梯保有量第一的國家,我國電梯市場規模2018年已突破3500億元,未來預計將超過4200億元。
和其他行業不同的是,維護是電梯產業鏈十分重要的一步。由于電梯故障或保養維護,每部電梯平均每年有2天無法工作,此外每個月還要進行2次例行巡檢。
目前我國電梯維保相關企業超過1.2萬家,承擔國內約70%的電梯維保工作。
但是,國內電梯維保行業現象亂生,良莠不齊。大多數維保人員十分敬業,兢兢業業地嚴格按照相關安全技術規范進行檢查、維護。但也有人缺乏專業技術知識,“走過場”式維保,甚至虛填維保記錄單。還有的維保公司把維保工作轉包出去,承包單位為了控制人力成本讓員工滿負荷工作,以至于人手不足的情況尤其常見。
因此,實際上維保單位的書面維保記錄單有時候并不能直接反映電電梯的真實維保情況。
隨著5G、云平臺、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和普及,近年來部分城市如廣州、重慶、北京、杭州、南京等地開始嘗試和推廣物聯網技術在電梯管理方面的應用。
2017年07月12日,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了《電梯、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物聯網的技術規范》(GB/T 24476-2017)(簡稱《電梯物聯網規范》),并于2018年02月01日起正式實施?!峨娞菸锫摼W規范》的發布實施,進一步推進了電梯產業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電梯的安全性和乘客的使用滿意度以及政府的監管效率,對提升電梯物聯網相關學科發展和技術創新能力,以及推動電梯產業從人員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等,電梯物聯網有助于對電梯遠程實時故障診斷和分析,及早發現安全隱患,實現安全預警,并可提前作預防性維護,防止電梯帶病運行,提高維保效率;也有利于電梯企業對故障統計分析后,改進產品設計,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運行,并為電梯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奠定了技術基礎。
為加速電梯物聯網方案落地,梯眼電梯專用智能分析相機通過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幫助電梯物聯網實時準確地掌握電梯設備的運行狀態,為電梯物聯網系統決策提供及時、可靠、全面的信息,便于對電梯設備的精細化和預防性維護保養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從而為電梯的安全運行提供保障。
未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發展,AI落地將傳統電梯行業與移動通信、云計算、互聯網、衛星通信等技術融合發展,勢必加快與電梯相關的傳感器、智能終端、大數據處理、智能分析、服務集成等關鍵技術的開發創新,而梯眼也將秉持創新理念,不斷為之努力,推動電梯行業智能化進程。